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內部人士于20日向記者透露,目前車用紡織品每年國內需求量有6250萬平方米,而國內的生產能力僅能提供50%左右;汽車地毯每年需求量有1200萬平方米,國內只能提供10%左右,“每年有40億美元的汽車用紡織品依靠進口。”
一輛汽車,除鋼鐵、塑料外,主要的部分就是紡織品。據了解,一輛汽車所用非織造布大概在25千克左右,涉及汽車80幾個零部件,包括汽車頂篷、地毯、座椅面料、安全氣囊、安全帶、輪胎、后備箱內襯、背襯、護板、過濾材料、篷蓋布等,而且汽車對這些紡織品的要求很高。功能性方面要求隔熱、吸音、防滑、強度高、尺寸穩定、色牢度和耐磨性好;裝飾性方面要求美觀、舒適、透氣、防污、阻燃、吸水、抗老化、防靜電等。
據交通運輸部預測,到2010年,我國汽車產量會達到1000萬輛,保有量會達到5500萬輛,汽車用紡織品用量會達到26.73萬噸,汽車紡織品的銷售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
但現在國產汽車用紡織品還不能滿足汽車工業快速增長的需求,市場缺口較大。這并不只是因為產量不足,更重要的問題是品牌缺失。
浙江溫州布森化纖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王毅近一直在努力與國內汽車整車廠的有關人員接觸,想把自己公司生產的汽車門窗、儀表隔音材料介紹給這些廠家。然而一段時間下來,除了與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謝保新攀談了幾分鐘外,上海汽車、上海大眾、廣州本田等公司都由于種種原因沒有接觸到。
他對記者抱怨說,我們生產的汽車用紡織產品,盡管在質量、性能等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差不大,但卻很難打進整車廠的大門,“拒絕的理由很難讓人信服。”
上述紡織工業協會內部人士對此卻有另一種看法:“這并不能完全說是汽車廠商的問題。據我所知,現在很多紡織企業對于汽車紡織品的高技術要求知之甚少,卻一味抱怨人家不接受自己的產品。”
當今發達國家在汽車面料的開發上,更加注重紡織品的功能性和舒適性,環保、可循環使用的面料和具有更高安全性的面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面料開發朝著整體化、藝術化、個性化、舒適化方向發展。壓花技術、高頻焊接技術、納米技術等先進的加工手段和后整理技術都被應用在汽車面料當中。
該人士認為,我國的汽車紡織品企業,大都是做工業用布、復合材料、涂層材料等,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單打獨斗,沒有形成規模,更不用說品牌了,“品牌缺失是我國汽車用紡織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攔路虎”,國外長期形成的一整套系統的質量控制體系和標準,也給我們的企業拓展市場增加了不少難度和變數。
國內生產汽車用紡織品的企業總數究竟有多少,目前沒有一個權威的統計數字,但據記者了解,除了江蘇曠達汽車織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幾家大型企業外,大都規模偏小,研發能力弱。加之汽車用紡織品的行業標準滯后、自主創新不足等原因,阻礙了我國汽車用紡織品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江蘇曠達汽車織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介良建議,要依托國內汽車用紡織品的龍頭企業,建立起中國自己的產品開發工程中心,并盡快制定我國汽車用紡織品行業標準,加大科研開發力度,打造中國汽車面料自主品牌,真正使我國的汽車用紡織品在國際汽車零配件領域擁有話語權。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有關產業用紡織品應用技術包括六個方面,其中,汽車用紡織品含在特殊裝飾用紡織品產業化專項中。目前,此項專項申報工作已經啟動,下一步,國家會確定重點支持的技術和應用的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有“汽車面料的低毒、低味技術”、“汽車裝飾材料的再循環可回收技術”等,這將為汽車紡織品科研開發提供資金和政策保障。
AASDFDNHGCXE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更改或刪除。
聯系人:楊經理
手 機:13912652341
郵 箱:34331943@qq.com
公 司:昆山市英杰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地 址:江蘇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號雙星疊座A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