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物質循環消長過程中,細菌存在極為廣泛,纖維織物不可避免地也會附著很多細菌,其數量依環境條件和纖維種類不同,分別在103個/cm2~108個/cm2。據統計,每克棉纖維上約有1000萬~5000萬個細菌,如果條件適宜,這些細菌就會迅速繁殖。在含有大量汗漬的臟衣服上,24h后細菌可增長10倍以上,這些細菌輕則使皮膚發生過敏,重則危及人體健康。為此,人類企盼健康、追求舒適的愿望不斷增加,抗菌織物也就作為衛生功能織物和保健功能織物適應社會的需求而迅速發展起來。
對織物進行抗菌后整理可得到抗菌紡織品,后整理一般采用浸軋烘干的工藝,有的抗菌劑也可與染色同浴以增強織物的色牢度。目前市面上用得較多的甲殼素抗菌劑主要用在纖維素纖維上,其帶有的活性基團可與纖維素纖維上的羥基、胺基形成共價鍵牢固結合,而其抗菌原理則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由于胞內滲透壓是胞外滲透壓的20~30倍,因此細胞膜破裂,胞漿物外泄。這樣也就終止了微生物的代謝過程,使微生物無法生長和繁殖。而有機硅季銨鹽類抗菌劑則是滌綸產品應用較多的一類抗菌劑,這類產品在高溫時進入滌綸纖維的孔穴并牢固附著于纖維內部,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高效去除織物上的細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織物清潔,并能防止細菌再生和繁殖。
抗菌紡織品分溶出型和非溶出型,溶出型的紡織品上的抗菌劑在水溶液中容易析出,而非溶出型則難溶出。抗菌織物按抗菌功效作用分為普通抗菌織物和高抗菌織物,中國標準化協會和中國保健協會共同發布的CAS115—2005《保健功能紡織品》中給出了抗菌織物對不同菌種的評價指標。
CAS115—2005《保健功能紡織品》中給出了抗菌織物的抗菌檢測方法,根據暈圈法定性判定抗菌材料是否為溶出型抗菌織物。為防止抗菌織物在加工過程中殘留的浮離化學物質的干擾,用于試驗的織物試樣均應按規定進行一次洗滌后測試。將已各洗滌一次的標準空白試樣、抗菌織物試樣或非抗菌的同類織物試樣,按要求的規格各取5~6塊。在平皿內置有培養基,將試樣平貼在涂有菌液的培養基上,倒置平皿,根據菌種的不同在一定的溫度和時間下放入培養箱中培養。測量抑菌圈的寬度以判定試樣是否為溶出型抗菌織物。對同一試樣至少做三次平行測試,取均值。抑菌圈寬度D>1mm,可判定為溶出型抗菌織物;若抑菌圈寬度D≤1mm,則可判定為非溶出型抗菌織物。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更改或刪除。
聯系人:楊經理
手 機:13912652341
郵 箱:34331943@qq.com
公 司:昆山市英杰紡織品進出口有限公司
地 址:江蘇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號雙星疊座A2217